2021年4月底,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正式參與在太空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全球競賽中。放眼全球,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推出的星鏈計劃(Starlink)、英國公司OneWeb以及亞馬遜集團在這一領域互為競爭。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宣布部署衛星互聯網星座的公司近30家,計劃發射衛星達10萬顆以上。
衛星軌道和頻譜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去年,中國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提交了兩個巨型衛星星座,總共2階段7組共12992顆寬帶通信衛星的軌道和無線頻段使用申請。同時,我國多地也在衛星互聯網產業領域開始積極布局。目前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領跑國內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而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則建設產業鏈重點環節。
衛星互聯網常可劃分為高軌和低軌兩類。高軌衛星的軌道距離地面約3.6萬公里,也叫作地球同步軌道(GEO)。盡管都在高速運動,但該軌道上的衛星軌道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嚴格一致,相對地面保持“靜止”,其覆蓋的地區也是固定,因此建立通信服務比較容易。利用這個特點,可以通過高軌衛星實現寬帶通信,而且所需的衛星數量不用太多。但是,用高軌衛星實現通信服務,相當于從地球表面發信號到3.6萬公里以外,一來一回,導致時延不小。這種時延對于一般的通話或訪問網頁來說影響不大,但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應用,如聯網游戲、無人機遙控等來說卻是“災難”。此外,地面接收高軌衛星信號的終端必須做得比較大,才能良好接收如此遠距離的信號。
低軌(LEO)衛星位于距地球 300 至 1000 公里的軌道上。在近地軌道上,地面和衛星之間的通信傳輸時延達毫秒,足夠滿足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需求,接收終端可做成手持的。
由于低軌衛星具有廣覆蓋、低成本、低時延的優勢,因此衛星互聯網可能是連接地面基站覆蓋不到的偏遠地區的最佳選擇。以1000公里的近地軌道為例,衛星繞地球一圈100多分鐘,通過成百上千個衛星在這個軌道高度組成星座,從而實現對全球的無縫覆蓋。
衛星上有眾多的儀器設備需要供電,衛星上的活動部件和火工裝置,也都需要供電后才能工作。電源系統的發展水平,對提高衛星的性能,完成廣泛而復雜任務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現在,衛星上采用的電源主要有太陽能電池電源、化學電池、機電電池(EMB)等。
由于距離太陽很近,LEO 衛星需要低功率供電,通常它們的全部能量都來自太陽光。然而,大多數衛星都在太陽陰影中度過了一部分自轉周期。因此,能量存儲系統是不可避免的,以使它們在太陽陰影期間保有動力。